【奥运健儿风采录】杨倩:“我是体教融合的受益者”

来源:欧亚娱乐网 作者:欧亚娱乐网站发布时间:2024-04-26 09:20:29

  距离杨倩在东京为中国奥运军团射落首金已过去一个多月,由于身兼 奥运两金得主 与 清华大学学子 双重身份,这个清秀文静的姑娘俨然成为 全民偶像 。回国结束隔离后,杨倩第一时间回到清华大学,与老师和同学们分享了备战、参战东京奥运会的难忘经历,并将自己的东京奥运会领奖服与东京奥运会吉祥物赠予学校。杨倩说: 我是体教融合的受益者,清华带给我全方位的发展,清华精神激励我不断成长进步,赋予我备战、奋战奥运赛场的强大精神力量。

  面对采访,杨倩首先讲述了自己的成长和求学历程。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杨倩凭借出色的射击天赋被选入宁波体校射击队,此后她成绩不断提升,15 岁时在第一届全国青少年运动会获得第三名,当年即入选国家青年队。2016 年,通过文化课考试和优异的体育成绩,被与浙江射击队有合作的清华附中马约翰体育特长班录取。

  进入清华附中后,悉尼奥运会女子 10 米气步枪铜牌得主、清华射击队教练高静一直是杨倩的带训教练。 这姑娘刚来的时候,成绩算不上很突出,但是很稳,个性也很沉稳。 高静说。

  那是一段极富挑战的日子。从省队到全国一流的高中,要兼顾竞技和学业,杨倩感到压力巨大。 在清华附中那两年多,我上午和同学们一起上课,下午 3 点 10 分放学,然后从附中赶到学校的射击馆训练 2 个多小时,一直到晚上 6 点才结束,吃完晚饭还要自习或补习文化课,每天学到晚上 11 点。 杨倩告诉记者,由于马约翰班是特长班,和普通生的学习进度不一样,各科的学业也有较强的针对性,因此学习成绩并没有受到太多影响。

  2018 年,经过全国统一高考,18 岁的杨倩作为体育特长生正式进入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成为一名大学生,和她一起升入大学的还有多名其他项目的同学。

  通过 高水平招生 进入清华大学后,杨倩的学习和训练基本保持与高中同样的节奏:上午训练,下午放学后训练。和普通清华学子相比,杨倩的生活相对 枯燥 ,业余时间有限;但和专业运动员相比,她又多了大学校园的经历。

  清华大学射击队本身就拥有一支水平极高的教练队,曾带出奥运会冠军的张秋萍、奥运会季军高静都是队中教练。清华大学的高水平教练队伍是杨倩运动水平不断提升的最基本保证。 通过学习,杨倩扩展了思路、提高了悟性,这能帮她更好地融入射击运动。 在高静看来,读书和射击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杨倩在学习中也学会了时间管理,并养成了自我约束和控制的能力,这些都是优秀射击运动员需要具备的特质。

  对我而言,学校课程还是有一定难度的。高中时我是文科生,现在学习经济管理,像微积分、会计学原理、统计学原理等科目,学起来就会有一些难度。但我会尽可能多学,学习是贯穿一生的。 杨倩告诉记者,时间对她来说也许永远都不够,这就要求自己尽量去平衡,该学习时就认真学习,该训练时就认真训练。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对这些体育特长生,在课程设置上更有针对性,学制也由普通班的四年延长到了五年,如遇重大比赛,还可以办理休学。这些举措,都为特长班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提供了保障。

  当第一次参加奥运会的她看着五星红旗在奥运赛场升起,她激动不已: 金牌是送给祖国的最好礼物。 赛场上,她沉着冷静,凭借稳定发挥屡次扭转局面;领奖台上,她笑意盈盈,一个比心的动作赢得不少人的喜爱。从奥运赛场载誉归来,杨倩在网上发布了不少健身视频,激发了许多人的运动热情。这个清秀文静的姑娘,经过奥运赛场扣人心弦的较量,对拼搏与成长、坚守与付出有了更深的感悟。

  首次角逐奥运赛场的杨倩,不仅为中国代表团夺得东京奥运会 首金 ,更是打破了奥运会纪录。杨倩并不是首位从清华园走向奥运会的中国选手,在她之前,已有 7 名清华大学自主培养的运动员角逐奥运会,诞生了伦敦奥运会冠军易思玲等一批体育名将。清华大学已然走出一条成熟的 体教融合 特色培养之路。

  在高静看来,杨倩有个 大心脏 ,稳定的心理素质是她平稳发挥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不过,这颗 大心脏 的炼成并非一日之功,既源自运动员过硬的实力和稳定的发挥,也与清华体育代表队多年来 体教融合、学训结合、以学促训 的育人理念紧密相关。

  体教融合,顾名思义,是体育与教育的融合,其中最基本的融合便是体育资源与教育资源的融合。 清华射击队与国家射运中心相融共建、与省市队合力发展、与附中一条龙培养共建双赢,体教融合的发展模式越来越焕发出其旺盛的生命力。 清华大学射击队负责老师董智说。

  清华大学射击队始建于 1956 年 , 后因历史原因中断,1999 年正式复建。复建后的清华射击队由清华大学和国家体育总局射击射箭运动管理中心共建,纳入国家射击集训队管理体系,国家队专门设立了 清华班组 ,与国家队实现了在体育、教育资源及信息上的共享共融。射击队与各省队联合培养运动员,创新实行运动员双重注册制,队员既能代表省市参加全国专业比赛,也可代表学校参加大学生系列比赛,构建了优势互补的双赢机制。清华附中等射击后备人才基地的建设,也拓展夯实了优质生源渠道。20 余年来,射击队一方面注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另一方面探索中国大学办高水平运动队、培养竞技体育优秀人才的道路。作为 体教融合试验田 ,射击队 20 余年来取得了不凡的成绩。截至 2020 年年底,清华射击队先后在全国大(中)学生射击锦标赛、青运会、全运会、亚运会、世界大会、世界杯、世锦赛、奥运会等国内外各重大赛事中获得 725 枚奖牌,其中金牌 352 枚,银牌 228 枚,铜牌 145 枚,易思玲摘得 2012 年伦敦奥运会金牌和 2016 年里约奥运会铜牌。

  清华大学在体教融合和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实践中,始终坚持体教并重、育人为先,坚持对员学业方面的较高要求。 清华大学体育部主任刘波说,员毕业后职业发展多样化,成长迅速,有深耕体育的国际体育组织官员、省市体育部门主管和教练,有立志扎根地方的选调生,也有在市场中搏击风浪的各行业精英。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教体融合,为国争光 ,这是清华大学射击馆内墙上的 16 个大字,队员们训练时一抬头便可见到,也早已深深印刻在他们心间。

  2021年是中国百年华诞,中国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即将开启。

上一篇:没有上一篇了 下一篇:【校园风采】梅州:高考高分学子是这样“炼”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