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2021央行金融稳定报告:大篇幅描述第三支柱养老保险给出七大发展建议

来源:欧亚娱乐网 作者:欧亚娱乐网站发布时间:2024-04-24 12:38:07

  2021年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21)》(以下简称“《报告》”)出炉,作为我国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者,金融体系的维稳部门,中国人民银行协同银保监会、证监会参与的年度《报告》既总结分析了当下的金融环境,又针对存在的金融风险给出正解。

  这一次,《报告》全面描绘保险行业发展情况的基础上,以更多笔墨单独章节论述了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发展之境况,并纵览国际主流第三支柱模式,提出中国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发展建议。

  伴随《报告》将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专题纳入宏观经济运行情况部分,加之即将出台的养老保险第三支柱的政策框架,这意味着之前具有明显政策短板的第三支柱政策将出。

  据公开报道,此次第三支柱顶层设计涉及保险方面的讨论包括保险产品、税收优惠、二三支柱账户如何打通、养老金资产将由哪些部门接管等议题。

  今天,大型商业银行主导的注册资本超百亿的国民养老保险公司获批成立;同日,工银理财、建信理财、招银理财、光大理财四家银行系理财公司获得首批养老理财试点资格,两重消息叠加之下,关于第三支柱养老保险的市场竞逐开始了。

  保险行业如何介入这一市场,从政策执行的角度,或许这份《报告》给出了更多的可能性与转型下的契机。

  人身险总资产接近20万亿,增速较上一年的16.08%再度提升。再保险总资产4956亿,较上一年度增长16.31%。财产险总资产在经历2018年-5.92%、2019年-2.32%连续下滑后,2020年实现由负转正,增长2.11%。

  密度和深度方面,虽然较2019年分别增加160元和0.15个百分点至3206元和4.45%,但仍与同期809美元和7.4%的世界水平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2020年底,保险业资金运用余额21.68万亿,同比增长17.02%,增速较上一年度提升4.11%

  受益于股票市场走势向好等影响,保险业投资收益突破万亿,上升至10987亿元,同比增长24.51%,平均收益率5.41%,同比上升0.47%。

  这是继2018、2019两年连续低于平均受益率后,再度回升至十年平均收益率之上。近两年,伴随资本市场的起伏波动,以及产业政策的转换,不乏爆雷声音,甚至头部险企也不能幸免。

  此前的《报告》中数度点题险资问题,并列出专题研究剖析。去年的《报告》曾点出险资应用四大风险:利差损风险仍存;看天吃饭,投资收益受股票市场影响较大;爆雷频发,固收信用风险上升;另类投资透明度和流动性低,管理难度大。

  由图可知,2015年以来,人身险市场除国寿平安外,排名前五公司逐年生变,2018-2019两年时间趋于稳定。结合2020年排名看,国寿、平安、太保稳居前三之位,新华、华夏、太平四五为争夺激烈。经过“二次腾飞”,银保个险全面开火的新华保险终于重回前五,完成阶段性目标,距离2015年的老三之位再进一步。

  对比之下,财险业相对稳定,前五大财险公司市场份额73.89%,上升0.11%。除2018年大地依靠信保和车险业务反超中华联合外,财险前五基本稳定。

  从经营情况看,2020年人身险公司与财产险公司出现明显分化。2020年,随着国内疫情好转,加上投资收益上升、退保支出下降等因素,实现税前利润2772.1亿元,同比增15.68%,净利润2541.82亿元,增长4.64%

  财险公司整体综合成本率高达100.9%,较2019年上升0.92%,并且承保出现亏损。其中,非车险受保证保险赔付支出大幅增长,综合成本率高达104.48%,非车险业务承保亏损188.01亿。

  2020年财险公司全年税前利润70.1亿元,大幅下滑88.95%,净利润-51.52亿元。亏损原因主要是天安财险计提资产减值损失648.6亿,若剔除该影响,财险公司全年税前利润718.59亿,增长13.22%。

  2020年,在疫情影响下,上半年数月遭遇保费负增长境况,好在及时复工复产,至年底实现保费收入31674亿元,同比增长6.9%,但仍未改变增速下滑5.92%事实。

  这一情况,延续到2021年情况更为严峻,头部上市险企个险人力大幅下降,总保费、新单保费、新单价值先后出现缓慢增长甚至两位数负增长,牵连行业整体保费增速。

  如今,在头部险企的带动下整个寿险行业进入行业性转型时刻,银保有崛起趋势。寿险下滑的另一面,则是疫情下激发的健康保障意识,令健康险逆势增长,实现原保费收入7059亿元,同比增长13.38%。

  但健康险增速在今年上半年,出现下滑趋势。原因,新旧重疾转换的节奏下,占比健康险大部分份额的重疾险有市场饱和之趋势,拖累整体增速。但医疗险,和健康管理服务+健康险产品成为健康险下一个大市场。

  2020年全年财险公司共实现保费收入1.36万亿,同比增长4.36%,增速下滑6.36%。主要下滑原因是车险综改,9月综改之后,车险保费以每月20%速度下滑,平均保费明显下降,全年车险保费仅增长0.69%,占财产险总保费比例下降至60.7%。

  这一情况到了2021年,车险保费进一步下滑,且承保利润也同期大幅下滑。行至今年7月,车险出现承保亏损。

  去年9月19日启动车险综合改革以来,累计为我国车险消费者减少支出超1700亿元,“降价、增保、提质”的阶段性目标基本完成,车险市场呈现保费价格、手续费率“双降”和保险责任限额、商车险投保率“双升”的新局面。

  其中,截至7月末,车辆平均所缴保费2774元,较改革前降低21%,88%的消费者保费支出下降;费用水平也大幅下降。截至7月末,全国车险综合费用率、车险手续费率、车辆业务及管理费用率同比分别下降11.8%、7.3%、5%。

  车险的下滑,直接导致了各大财险公司发力非车险板块,健康险、责任险及农险等业务,非车占比连续五年增长。2021年上半年,有头部财险公司非车险保费占比超过车险。

  截止2020年底,保险业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和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246.3%和234.3%,远高于100%和50%的监管标准。

  从风险综合评级看,2020年四季度A类公司和B类公司分别为100家和71家,C类和D类公司均为3家。

  《报告》也点出保险业当前存在的公司治理问题:如部分保险公司存在股东随意干预经营以及不当关联交易等问题。再如股权变更频繁、股权质押比例较高、高管频繁变更或长期缺位等问题。

  随着七普数据出炉,社会老龄化现象的不断加剧,养老问题已然成为近年来从政府到个人都最受关注的话题。

  此次的《报告》更是将《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列为专题,足以表示监管对于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的重视。

  从近年来《报告》的专题内容来看,均代表了监管对于保险行业的关注重点以及透露了未来一时期内的保险走向。

  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已经比较健全,第二支柱逐步发展完善但人口覆盖相对有限,第三支柱还处于起步阶段。三支柱发展不均衡的现状越来越难以适应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亟须进一步采取措施,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

  根据国际经验,税收优惠对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能起到有效的激励作用,通过税收减免和抵扣,提高个人参与积极性,引导长期投资。

  美国、应该等经济体的税收政策均助推了第三支柱发展,美国根据不同类型的个人退休账户(IRA)采取不同税收激励,传统IRA采取EET模式(延迟纳税),罗斯IRA采取TEE模式(缴费征税)。英国则主要采取EET模式(延迟纳税)。

  第三支柱养老保险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产品制,税收优惠与特定金融产品挂钩,个人购买该产品额度享受税收优惠;另一种是账户制,设立专门的个人养老金账户,进入该账户的交费可享受税收优惠。

  与第一支柱养老保险的强制性不同,绝大部分国家个人性养老金采用资源才加的方式,个人拥有较充分自主权。

  从国际经验看,第三支柱养老金克投资保险、银行、基金等机构提供的多种金融产品,投资者可根据个人风险偏好选择适合自身养老金融产品。

  部分国家允许个人在一定条件下提取第三支柱养老金,包括达到一定年龄或一定养老金计划参与期限,遭遇残疾、身患绝症、失业等特殊困难等。

  如此可减轻参加者尤其是收入不稳定人员对参加养老金计划的顾虑,同时通过相应的税收调节或者对提前领取收取一定费用等措施,可以促进其规范运作、引导长期积累。

  此次《报告》点明了我国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发展的现状:长期以来,我国养老保险体系建设重心在第一支柱与第二支柱,第三支柱探索起步较晚,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发展还很不均衡。

  虽然自2018年起开始在上海、福建及苏州分别试点实施了税延养老政策,但效果甚微,截至2020年末,试点税延养老业务累计保费收入4.3亿,参保人数仅4.9万人,与预期相差甚远。

  相比较我国目前2.5亿老年人,税延养老保险4.9万的参保人数显得微乎其微。而无数的研究报告都测算,未来5-10年,中国预计将有8-10万亿的养老金缺口。

  事实上,近年来无论是上到十九大报告、总理工作报告等国家顶层设计,还是下到银保监会《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商业养老保险的若干意见》、《关于开展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等政策的下发,再到各保险主体战略的改变,积极布局养老社区等相关产业,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已经成为了全社会的期待。

  然而,这个万亿级的市场除保险业外,尚有银行、基金、地产等多个行业纷纷入局该领域,如此激烈的竞争环境下,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发展空间巨大的同时,仍然存在许多发展的痛点。

  第一个痛点是税收优惠的激励效果有限。与欧美等发达国家比,我国以增值税等间接税为主,个人所得税占税收比较较低,加上我国免征资本利得税,实施税收优惠政策空间有限。

  此外,当前的税收优惠力度较小,以10%税率纳税群体来看,参加税延养老险每年仅可享受1200元个税优惠。

  第二个痛点是手续相对繁琐,削弱投保积极性。税收优惠型产品在具体操作时涉及个人工作单位、社保部门、税务部门、保险机构等多个主体,投保前流程复杂。退税环节,由于征税方式,对未在职及自由职业者来说,流程繁琐,退税难度大,再加上抵扣金额少,进一步削弱了投保积极性。

  第三个痛点是产品同质化严重。因为税延养老保险产品涉及领域较多,产品较为复杂,管理专业化水平要求高,加上试点限制,客观上导致了产品同质化的现象。

  根据国际经验,结合我国当前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发展现状,《报告》从七大方面总结了规范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的建议:

  ①推动建立以账户制为基础的个人养老金制度,账户封闭运行,用于缴费、归集投资收益、缴纳个人所得税等;

  ⑤满足不同群体需求,有序扩大第三支柱投资的产品范围,将符合规定的银行理财、储蓄存款、商业养老保险、公募基金等金融产品都纳入第三支柱投资范围;

  ⑥允许银行、基金、保险等各类具备条件的金融机构发挥自身行业特点,为第三支柱提供合适的养老金融产品;

  ⑦同时,稳步推进商业养老金融改革发展,一方面,抓现有业务规范,正本清源,统一养老金融产品标准,清理名不符实的产品;另一方面,开展业务创新试点,发展真正具备养老功能的专业养老产品。

  事实上,不仅保险加速布局养老金融,银行基金证券行业皆如此。但,这又对中国寿险产业影响几何?上述《报告》以专题形式讨论的第三支柱养老保险,从方方面面进行了阐述,这无疑对保险行业具有相当的指导意义。

上一篇: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 下一篇:区融媒体中心实习记者志愿服务进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