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党的二十大报告关键词

来源:欧亚娱乐网 作者:欧亚娱乐网站发布时间:2024-05-03 12:28:54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教育、科技、人才工作进行一体化部署,重申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的策略,强调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

  高等院校作为基础研究主力军、重大科学技术突破策源地、创新人才教育培训主阵地,必须牢牢把握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形成三者之间互相推动、相互支撑,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围绕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本报设置虚拟论坛,邀请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校长刘文锴、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党委书记傅旭东、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党委书记周伟,共话一体化推进教育科学技术人才工作、加快水利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思考与实践。

  问: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对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在现代化建设的支撑作用进行单独立章,这对水利高等教育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刘文锴(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校长):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强国之本、发展之基。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彰显了科教事业对于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支撑、战略支撑作用,体现了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特别是拔尖创新人才的迫切需求,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一定要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教育现代化,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的策略奠定坚实基础。

  对于水利高等教育而言,一是要与行业发展进一步紧密融合。水利关乎国计民生,要聚焦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等国家战略,进一步提升水利高等教育和水利行业发展的适配度。二是要将人才教育培训和科学技术创新进一步紧密融合。围绕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全方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结合新阶段水利事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更好更多培养行业自主创新人才。三是要将专业教育与立德树人进一步紧密融合。牢牢把握“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坚定办学正确方向,努力培养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水利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傅旭东(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党委书记):党的二十大报告将科技、人才、创新进行一体化系统谋划,突出了创新在我们国家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明确了教育、科技、人才在新时代新征程的基础性和战略性价值。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既要把握好教育、科技、人才之间的有机联系,又要讲究协同配合、系统集成,共同塑造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

  高校是践行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重要主体。高校尤其是建设“双一流”高校,要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要始终心怀“国之大者”,提升原始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勇于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水利高等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面临更为艰巨的挑战,肩负更重要的历史责任。水是万物之母、生存之本、文明之源,“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都需要水利发挥基础性、战略性作用,需要我国水利人才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思想创新、理论创新、技术创新、实践创新。

  周伟(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党委书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水利高等院校要深刻认识“三个第一”重要结合点的独特作用,深刻理解并把握好教育、科技、人才在未来发展中的重大作用。要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主动塑造水利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新动能。要跳出教育看教育、立足水利和全局看教育、放眼长远看教育,加快打造水利教育、水利科技、水利人才共同体,推进高水平对外交流合作,快速推进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刘文锴:随着新阶段水利高水平发展深入推动,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贯彻“四水四定”原则、全方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加快构建国家水网和流域防洪减灾工程体系等,不能离开自主性、原创性、引领性的科学技术创新。水利高等教育是国家高等教育体系和科学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代新征程大有可为,而且必须作为。

  一是为水利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保障。实现水利高水平发展归根到底要靠一流的水利人才,水利高等教育要着力培育一批应用型、创新型、复合型水利人才队伍,以高素质水利人才助力人才强国建设。

  二是为营造开放创新生态提供肥沃土壤。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必须在全社会大力营造开放创新的良好环境氛围,水利高等教育要围绕水利科技领域重大核心问题开展研究,打造勇于创新、善于创新、乐于创新的生态和局面,从而有力激发全行业及全社会科学技术创新的整体活力和浓郁氛围,以高水平水利科学技术创新助力科技强国建设。

  三是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贡献。水利高等教育要围绕服务重大国家战略、全方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刻苦攻关,着力在提升水旱灾害防御、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资源配置、生态保护治理四种能力上加强科学技术创新,深度融入以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预”为核心的智慧水利建设,以优秀科学技术创新成果助力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践行中国式水利现代化,助力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水利现代化是人水和谐的新理念、新科技、新实践的全方位推进和展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为水利科学技术创新和人才教育培训指明了方向。面对新时代新要求,水利高等教育要勇于创新转型,工程、科学与管理并重,紧密围绕行业和民生需求,培养具有系统思维的高层次、综合型、创新型人才,助力中国式现代化。

  占领科技竞争制高点,掌握自主创新主导权。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对水利高等教育工作提出了新使命新要求。水利高等教育要着眼占领全球科学技术竞争制高点、掌握自主创新主导权,着力培养更多新理论的原创者、新技术突破的贡献者、高端装备的发明者和重大工程应用的引领者。

  推进水利高等教育国际化,担当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排头兵。高水平人才的国际竞争对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跨文化适应能力的水利人才提出了更加高的要求。新时代的水利高等教育,要胸怀推动人类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决心,培养具有国际胜任力的水利人才,为全方位参与全球水治理、解决世界水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周伟:水利高等教育是建设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有力支撑。在建设科技强国方面,水利高等教育要对标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要求,努力为服务国家战略和行业需求提供优秀人才和优质方案。瞄准水利工程国际学科前沿,坚持“四个面向”,主动服务“国之大者”,面向水资源开发利用与水电工程安全高效运维等国家重大需求,切实解决水利工程实践中的“卡脖子”问题,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

  在人才强国方面,水利高等教育要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强化教学教育改革,大力践行“新时代人才教育培训理念”,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加强拔尖学生培养、创新全链条人才教育培训模式,培养新时代水利人才。

  问:教育担负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使命,在提升高层次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能力、提升源头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等方面应如何更好地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刘文锴: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在自主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自主开展源头创新等方面责任重大,要坚持顶天立地,主动对接服务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需求,加快构建高质量的人才教育培训体系、科学技术创新体系,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对于华水而言,一是热情参加国家和地方科学技术创新,打造一流创新团队,全面参与黄河实验室和重建重振河南省科学院建设,强化有组织的科研,加强承担重点项目能力,多出高水平科技成果,慢慢地加强原始创新、科研成果转化能力。二是重视产教融合、科教融合,面向产业转型、行业需求,加强与七大流域机构、南水北调集团等单位和地方政府、企业紧密合作,抓好人才链、需求链、创新链、产业链衔接,逐渐增强水利创新人才教育培训和服务水利行业发展能力。三是持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着力破除“五唯”,建立突出质量贡献的学术评价制度,破解学校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体制机制障碍,逐渐完备以成果导向的科研和人才评价体系,进一步激发办学活力和创新动力。四是锚定“双一流”创建,快速推进水利工程一流学科建设,着力提升建设水平,打造水利拔尖创新人才教育培训和科学技术创新高地,以优异成绩为新阶段水利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添砖加瓦。

  傅旭东:展望新时代新征程,水利高等教育要抓住机遇、乘势而起,需要坚持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我们要以为党和国家培养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己任。清华大学“双肩挑”政治辅导员制度首批25名政治辅导员中有6位来自水利系,七十年来水利系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个人和集体。面向未来,我们将继续强调以党建为龙头,将“五育并举”的理念润物无声地融入学生培养全过程。

  二是着眼世界学术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研教相长,致力于解决实际问题。从水利系师生在密云水库“真刀真枪”做毕业设计起,我国几乎所有的重大水利水电工程都凝聚着水利系师生和校友的心血与智慧。在突破原创技术、占领科学高地的历程中,水利系师生自主设计了多个“世界第一”高坝,制定了我国首部专门针对地下工程抗震的国家标准,自主发明了堆石混凝土坝引领国际行业发展。站在新的历史方位,我们要逐步提升原始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勇于攻克“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服务中国式水利现代化。

  三是扩大国际交流合作,形成具有全球胜任力和竞争力的人才教育培训模式。清华大学水利系始终走在推动我们国家水利事业和人才培养国际化的前沿,张光斗、黄文熙、钱宁等前辈为推动我们国家水利事业和人才教育培训国际化做出了重要贡献。进入新时代,水利系师生同行,着力打造海外实践品牌,推进实施本科生“水利全球胜任力培养计划”。面向未来,我们要创新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致力为新征程培养在全球水治理中可堪大任的领军人才。

  周伟:重大原始创新成果往往萌发于基础研究、产生于学科交叉领域,高校在这方面具有天然优势。近年来,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主持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项目、长江水科学联合基金等重大重点项目60余项,攻克多项关键核心技术,服务国家战略需求能力更加凸显。未来,学院将继续做好三方面工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水利高质量发展贡献武水力量。

  一是坚持立德树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水利建设者和接班人。学院将最大限度发挥优秀支部“头雁引领”作用,带动学院团学建设、促进青年向上向善向优发展;以建设标杆院系为契机,培育“黄大年式”教学团队;强化教学教育改革,加强一流专业、一流课程、一流教材和一流课程团队建设,开展大类培养、课程思政,拓展学生出国交流和联合培养。依托4个入选教育部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的本科专业,在全国水利院系中率先开设智慧水电实验班和水碳循环与碳中和实验班,为学生成长提供一片沃土。

  二是以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持续开展有组织的科研。面向水利工程国际学科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积极申报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热情参加国家水网工程、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开发、环北部湾水资源配置工程、数字孪生水利工程、南水北调后续工程、现代化灌区配套工程等国家重大工程的建设。

  三是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持续推进落实人才强院战略。构建人才优先发展、人才引领发展的武大模式、水院模式;将一批深耕科学研究和瞄准“卡脖子”技术的高水平科学家和工程师请进来;逐渐完备科技人才培养、激励机制,培养一批心怀“国之大者”、研发“国之重器”的拔尖高层次人才队伍。

上一篇:念好“严、新、融”三字诀争做理论学习排头兵 下一篇:武大水稻节水灌溉技能助力黑龙江农业开展